龚全珍工作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龚全珍工作室 首页 荣誉榜 查看内容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龚全珍

2020-4-2 09:34| 发布者: gongqz| 查看: 619| 评论: 0

摘要: 2019年7月26日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军地相关部门联合表彰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龚全珍,甘祖昌将军的妻子。

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晏红兰、记者万炳全报道:1957年,一位散发知识女性气质的妻子随着将军丈夫,身背肩扛“15只来亨鸡、15对安格拉长毛兔、6头约克猪小猪崽”回到江西红色土地的家乡,并在所有人的瞠目结舌中坚定地与农民丈夫一起走向了田间。这一走,已经走了62年,一直走到了今天。这位可敬可爱的将军妻子,就是今年7月26日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军地相关部门联合表彰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龚全珍,甘祖昌将军的妻子。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亲切地称龚全珍为“老阿姨”,并指出“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爱国

  她壮志凌云战胜一切困难,好学上进

  采访中,龚全珍讲述,她于1923年出生在山东烟台。青年时代她的求学路走的相当艰难,因兄弟姐妹太多,父母家庭困难,再加上“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侵占烟台,因此成为沦陷区,正在念初中的她,偷偷跑出家门,和几个同学商量好,一路走到大后方河北(敌战区以外的贫困边远山区),在河北国立中学求学。高中毕业后,她又过上了流亡的日子,一路流亡抵达陕西。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龚全珍考入西北大学教育系,一些思想进步的同学要求成立学生自治会,参与学校管理。校方不同意,80多名学生被捕。龚全珍认为成立学生自治会是对的,勇敢向校方提出抗议。有人劝她别这样,否则被开除怎么办?“我知道,学生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如果被开除了,我也到解放区,去找三哥。”

  1949年5月20日,古城西安迎来了新生。解放军接管了学校,龚全珍开始接触到了马列主义。“三哥,八路军,解放区,马列主义……我认定:跟着共产党走,这就是前途。”龚全珍参加了解放军。一到部队,她就向党组织递上了入党申请书。

  不久,龚全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仪式非常庄重。从那时起,我就默默地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1950年初,龚全珍响应号召去到边疆,在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当了一名老师。在部队中不断接受党的教育,对党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为爱情

  倾注心血,帮助丈夫创造了生命奇迹

  龚全珍讲述,她的将军丈夫甘祖昌是一位全程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干部,他在九死一生的戎马生涯中头部受过三次重伤,伤伤都是夺命伤:第一次是1928年,他被躲在门后的敌人一斧子劈砍到头部,血流满面,额头中夹出碎骨;第二次是1934年,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脑门,部分子弹竟露在外面,他居然咬牙拔出,创造生命的奇迹;第三次是1951年,隐藏在新疆的敌人预先锯残木桥使之将断未断,导致其乘坐的军车掉进桥下,头部又遭重创,脑震荡后遗症自此陪伴终生。

  1955年起,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将的甘祖昌以每年一封的频率向上级领导共写下三份郑重的申请,他坦诚地告诉组织,这次车祸造成的脑震荡后遗症使自己已不适合从事领导工作,但考虑自己手脚健全,请求组织批准回乡务农。而发出第一次申请时,他已被批准为少将,成为共和国第一批将军。

  1957年,甘祖昌如愿返回江西莲花县老家。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在乡间病逝,享年81岁。他打破了苏联医生的预言,不仅“争取活到60岁”,他还多活了21年。

  记者了解到,而这个生命奇迹的背后,无不倾注了妻子龚全珍的心血。

  为教育

  她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立德树人

  龚全珍讲述,1957年8月,她跟着甘祖昌带着全家大小12人,身背肩扛“15只来亨鸡、15对安格拉长毛兔、6头约克猪小猪崽”回到江西莲花县沿背村,跟着丈夫一起参加农村建设,让家乡的村民们慢慢地富裕起来。后来,正好坊楼镇成立了一个中学,需要老师,从此,她又在莲花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和丈夫一样实现了为乡亲服务的愿望,并一直干到退休。在学校里,面对山村里的孩子,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既要教他们读书,还要带他们劳动。几十年下来,她早就记不清,她劝回过多少辍学的孩子,又为多少学生交了学费。

  修水陂、建桥梁、办企业……半个世纪过去,甘祖昌当年留下的一项项利民工程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村民们常常回忆道:“当年我们沿背村就是莲花县的‘华西村’。”

  让村民们慢慢地富裕起来——甘祖昌的理想得以成为现实,这位农民将军,在服务农民中,实现了人生最大的价值。

  对于龚全珍来说,她无法在农业上帮到丈夫,但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和丈夫一样实现了为乡亲服务的愿望。

  在学校里,面对山村里的孩子,龚全珍是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既要教他们读书,还要带他们劳动。

  在信念的支持下,龚全珍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她早就记不清,她劝回过多少辍学的孩子,又为多少学生交了学费。

  “他当农民,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奋斗;我当乡村老师,为农村孩子提高文化素质而奔忙。我与袓昌俩把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建电站,修水利,帮助困难农民上,尽管物质生活苦一点,但精神世界非常充实,非常快乐。”龚全珍说。

  从大城市到农村,从优裕的生活环境里一下子来到处处都需要自己动手的农村,还必须面对生活条件简陋等诸多现实困难,这样的强烈反差不是短期体验生活,而是数十年。令人感动的是,回到丈夫老家农村的龚全珍不仅没有丝毫抱怨,反倒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走到哪里,总会把光和热带到哪里。

  “教育事业本身是一种爱、是关注、是细心、是思考、是执着、是钻研、是享受,更是使命!”这是龚全珍对教育事业的人生宣言,也是她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位平凡而又传奇的世纪老人,从青年时期参加革命、加入共产党、赴新疆工作,再到回乡任教、扶贫助学,龚全珍倾尽一生,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默默为党和祖国的事业奉献了一辈子,她的人生故事是一个跨越近百年的时代缩影。

  为民生

  她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

  1986年,甘祖昌老将军永远地离开了。弥留之际,他交待老伴:“领了工资,买了化肥农药,送给……贫困户……支援农业建设……”

  除了这句遗言,甘祖昌并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他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农村建设上。

  龚全珍深深地知道,农村有丈夫未竟的事业:“老伴,你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还要在这个世界上,继续我的征程。”

  离休后,龚全珍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义务为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琴亭镇金城社区有个党员李金水,曾经受过一些挫折,对党的宗旨认识不清,经常发牢骚,讲怪话。龚老知道后,多次找他交心,通过切身经历教育他,使他对党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慢慢地,李金水变了,对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全身心地参与。

  她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带着整理的资料,到社区、部队、学校,言传身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谁家有人生病看不起、谁家孩子大学缺学费,她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一家一家把慰问金送到人家手中。孤寡老人过冬缺衣少服她会记得,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她会关心。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前行的道路上,龚全珍一直把丈夫当作榜样。站在墓前,龚全珍喃喃自语:“祖昌,我们一定按照你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龚全珍曾写道,“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我活着的唯一宗旨”。这位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烽火洗礼,唱响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赞歌的“老阿姨”,她始终坚信,跟着党走,是自己一生最好的选择。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授予龚全珍老人这样的颁奖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万水千山,脚步总是坚定,而爱越发宽广。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确实,爱祖国、爱丈夫、爱家人、爱群众……内心始终充满爱,所以“老阿姨”始终徜徉于爱的世界,用坚守爱与信仰唱的本色,响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赞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